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與圖書館
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山東作家莫言說,人的讀書是分為很多階段的,我童年的時候書非常少,不管什么書都讀,就像一頭饑餓的牛沖到菜園子里,碰到白菜就吃白菜,碰到蘿卜就吃蘿卜,沒有什么選擇,那個時候讀書讀的快,記的牢,而且有緊迫感。所以這一段時間真的是讀書的黃金時期,當時為什么讀得那么快,而且很多細節幾十年都還記得。
后來我在龍口當兵,當時我的一個戰友是圖書館管理員,通過他的關系我讀了很多書,這個時候收獲也很大。
在保定當兵時,曾兼任單位的圖書管理員,管理著三千多冊圖書。這也是一個比較瘋狂的讀書時期。一是躲在圖書館看書,二是寫小說。三千多冊書中,文學類圖書約占三分之一,其他均是哲學、政治、歷史讀物。這個圖書館里的書除了我看不懂的,基本上都看過。讀完了文學類圖書,就讀哲學、歷史,像黑格爾的《邏輯學》和馬克思的《資本論》也都是那時讀過的?;巳齻€月惡補《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》,雖然讀不太懂,但他們那種繞來繞去、搖曳多姿的句子,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,也許還影響了我的文風。我的小說《春夜雨霏霏》和《民間音樂》就是這時發表的。領導則說我是小才子。
以前閱讀就是為了閱讀,為了得到樂趣,為了開闊眼界,為了增長知識,你成為作家之后,你讀書就多了很強的目的性,你不僅要讀故事還要看人家的結構、語言和人物塑造。這個時候讀書的速度就慢多了。
(河北女院圖書館編輯整理)